淘宝直播一直以来是各大直播带货平台的top,旗下两大top主播坐镇,让淘宝直播的风头一时无两,但是随着直播这个行业的竞争加剧,原有的模式已经呈现出了疲软态势,生态内容业务改造提上日程。
拥有薇娅、李佳琪两大头部主播的淘宝,在直播带货领域过往一直处于先行示范的位置。不过玩法也有固化的问题。新主播都在学薇娅李佳琪,而这两头部已经更加侧重于自家对品牌的宣传作用,选品越多,播得越快,毕竟综合才能把业务做大。
对于新主播来说,这种模式可以增添直播间内容,前期达到以货带人的目的。雪梨、陈洁kiki等新主播也是借这种模式,做到了颈部的位置。
对比来说,快手生态里的辛巴团队,则选择通过扩充头部主播数量来扩品,单场直播还是侧重带量,主播也与相关品类重度关联。
这算是当下主播发展的模式。对于平台来说,当然是想两种兼容并收。据了解直播目前正在分品类扶持专业主播,预计将用1年时间扶持出数百个腰部垂类主播,接下来的双十一会有相应的案例成果展示。
除此之外,针对产业基地、产业带、仓储中心节点,也有相应的主播扶持计划。产业更偏向于垂类主播,仓储中心则适合综合播。
那些有意通过扩品,向颈部头部冲击的,则更喜欢进入仓库进行类似于走播的形式带货。
这样的明确的模式对于机构来说,更方便培养新人。只需要根据指导,在各个产业设点筛选新人即可,产业上下游一起将打造流水线化。而结合新的看点功能,也让主播有了更多长尾流。看点目前已经打通了淘内搜索和短视频流,再整合阿里,未来逻辑已经明确。
所以,事实上淘宝正在引导将带货流程标准化、长尾化。带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的重心,由内容带来的长尾流才是下步的重点,而不是将资源局限于某个主播身上。
头部带货的红利,实质上正在被弱化。从反馈来看,即便获得头部带货,最终走量效果也并不能保证。对于商家来说,排不上头部的队伍,还不如找个专业能力强、价格便宜的主播,来打长尾内容。
所以,在排布带货主播矩阵时,需要提前了解好平台在相应区域的投入规划,以及对应机构拿到的资源,再到具体个人潜力。机构做内容,平台推流,砸量,终看产品表现。
对于主播来说,也需要从日夜带货中脱离出来,分配好专业制作时间和走量带货专场。主播的收费机制也会变得更合理。
淘宝意识到了当前的困局,为了让直播能够有更长的寿命,也把产品带货主播去进行了细分,让更多的非头部主播看到了机会,对于培养主播的机构来说,无疑也是机会,腰部主播不再是没人关注的部分了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