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特产品定位很精准就是做的低价用户,它的对手是拼多多,在此之前,其实,大家不觉得它有多特别,但是近两年来它的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,用户量也破了3亿,让众多的工厂和消费者受益,所以,今年也扩大了规模。
淘特对标拼多多 产品定位精准 矩阵化兴起
1、用户和厂牵手
很多人初次接触淘特,是因便宜,就像拼多多一样。淘特开始叫淘宝特价版,面向下沉市场,主打高性价比,卖的是各类折扣小商品,价多在10以下。
但跟其他平台不同的是,平台上还有些“特别”的商品,比如,9.9包邮的牙刷、50多元的儿童智能等等。
这些东西便宜、接地气,很受看重性价比的人群喜爱。之所以便宜,并不是因为是小作坊生产,而是因为工厂直供。
所谓直供,指的是工厂入驻淘特,产品直达用户,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。
包邮的牙刷就是个典例子。市面上大部分品牌的电动牙刷,价格在百元以上,竞争激烈。但是在淘特,9块9包邮的电动牙刷在20年618期间,一天卖了20万支。神奇的是,这个价再算上包邮,工厂还能赚到钱。
现在,淘特进一步升级,打造“10元店”和“100”两大场景,联合更多工厂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具体而言,“10元店”跟上游工厂定制,面向价格敏感人群,提供各种日用刚需品。“100”主打的是“大牌平替”,源头工厂直供,品质不比品牌差,但性价比高于品牌。
由于是跟工厂直接合作,淘特能拿到出厂价,中间省下来的成本,都让利给了消费者。这就是直供的威力。
直连看起来很美好,但要做并不易。本质上,这是让工厂去做零售,而这恰恰是很多厂最不擅长的。
一直以来,工厂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,擅长制造,却不懂运营。由于长期依赖多级批发流通,导致老板们的敏锐度不高,对需求变化的滞后。
从厂到用户间,至少隔着大量环节拿走高额利润,导致商品到达用户手中时,价远高于出厂价,还赚不到钱。
这就是已多年的“供需错配”。淘特,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抹平错配,它所用的武就是直供模式。
2、“人货场”的另种解法
不只是直连那么简单。在连接外,是完整的链条:提供趋势,据此开发新品,再交给淘特运营。
在这个链条里,对趋势的洞察是起点。非标”的个性化需求,市场上的很难满足,但工厂可以。而在两者间,需要有人去做匹配,这恰好是平台擅长的。
对趋势的洞察力,是过去两年积累的核心能力之一。这一研发策略的调整信息被淘特收集起来,反馈到工厂,有就顺势推出,并卖给消费者。
不只是“人”在变,“货”的生产和流通方式也在变。以模式中的“产地直供”为例,源头合作社和果农被直连起来,只负责种植,后期的采摘、分选、加工、运输等流程环节,全部由淘特负责。货品可先送到淘特的产地仓,然后集中配送,保证了配送的时效和质量。
工厂直供,也是类似的逻辑,而且规模效应更明显。从生产端到用户的商品流通方式,从根本上被简化和变革了。
虽说,淘特和拼多多都是走的低价路线,但是它不同之处在于对于用户的需求把控的很敏锐,可以知晓用户的情况,然后反馈给工厂,工厂再出新货,这样形成了一个货,人,厂的良性循环,确保了三端的需求。
推荐阅读: